|
山里飘出书墨香 |
|
|
|
作者: jks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212 更新时间:2012-10-12 |
|
山里飘出书墨香
——浅思去苗山中学学习体会
花园学校 李小芳
秋风习习,温润宜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欣赏着路边无名的小花,谈论着尽收眼底的丰收景象,我们一行人在郑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崭新的苗山中学开会学习。
如果说苗山老师们热情朴实的欢迎让我们倍感亲切的话,那么,苗山中小学生的表演就更让我们感动了。看着孩子们庄重而又不失活泼的神态,听着山里孩子那明亮铿锵,带有一股野性的声音,我有一时间的隙里,仿佛回到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日子。那时候着了迷似的羡慕电视里那穿着优雅长裙,手端诗文本的朗诵者。曾偷偷地模仿过,可自己的声音语调却那么别扭和令自己都不舒服,甚至都听出了老师的拿腔拿调,甚是无奈和不解。也有一次的班级朗诵,热血澎湃,严肃激动,声音洪亮之外语调就可想而知了。现在想来会场里的孩子幸福多了,普通话水平已经和我们学校的孩子没有区别了。反而觉得自己班里的孩子应出来感受一下这种全心全意的诵读是超越生活本身的一种礼赞。生命之花如此本色和灿烂。
当然诵读的境界是有追求的。平平仄仄有韵味,抑抑扬扬露真情。
会上欣赏了两位老师的诗文吟诵节目,回来感触很多。不论是吟还是诵,都是向再一次对诗文本身的一种更进一步的贴近。而对诗文彼时彼景彼情的全包围式的把握是在先的。每首诗都是有典故的,典故里的情感是诵时的气韵悠长或短促激昂的本。一般情况下就是要先考虑平仄。
何谓平仄?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这样想来有点后怕,真要研究起来可要白手起家了,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之间就会有收获吧,要不山里的孩子是如何写的哪一手令所有在场人员拍案叫绝的毛笔字呢?墨香在挥舞之间飘出山里。
|
文章录入:hyxx 责任编辑:BGS |
|
|
|
|
|
|
|
 |